众多企业投身于网络货运,那么关于网络货运,你真的搞清楚了吗?
2021年已进入倒计时,这标志着《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即将迎来收官,在为期两年的实施期内,网络货运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域,众多企业投身网络货运行业。据交通运输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共有1755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整合社会零散运力297万辆,整合驾驶员301万人。如此多的企业加入网络货运,那么关于网络货运,你真的搞清楚了吗?很多人认为,网络货运是撮合匹配,物流企业通过平台找车,卡车司机用平台找货。仅仅靠撮合匹配的确可以让车找货或货找车更便捷,但这实现的是单一环节的数字化。网络货运的出现是为了运用数字化能力解决传统物流行业匹配效率不高、上下游供应链链条冗杂、优质运力难以整合等痛点,需要将货运的整个链条数字化,即从货主到物流企业再到司机,货运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数字化,达到全流程可追踪、记录,单纯依靠撮合是无法实现的。传统的公路运输链条中,物流信息部、黄牛、运输公司、物流公司共同组成链条中组织者的角色,通过车货信息撮合、外部协调车辆等方式完成运输活动。在这个链条中,司机实际运输业务发生地与挂靠地往往不处于同一地点,而且司机常常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流动在全国各地,这也就造成了司机税务缴纳的难题。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和规范下,网络货运解决了货运行业“开票难”的老问题,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网络货运就是开票的。但实际上,网络货运用数字手段推动整个税务链条更加透明,业务流程由线下转到线上后可以实时跟踪业务状态,使平台上每一笔运单都“有迹可循”,这也有效抑制了货运行业虚假抵扣等税务不规范的现象。长期以来,公路运输行业处于“小、散、乱、差”的状态,存在信息不对称、运输环节层层分包等问题。数字时代到来,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升级,物流行业也不例外。
2019年9月,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办法》规范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简称网络货运)。至此,“无车承运人”正式被更名为“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简称“网络货运平台”)。可以说,网络货运平台是时代背景与行业现象综合下的政策体系。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物流行业中最重要的两大问题:一是通过集约化管理,管控运输工具的安全生产,同时提高车辆运输效率;二是利用数字技术让整个业务链条更加透明化、合规化。数字时代到来后,网络货运平台作为货主、物流企业和司机等角色的中间介质起到连接作用,而货主或物流企业与司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因此,连接的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如何解决矛盾就成为摆在网络货运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把矛盾拆分开看,由两部分组成。一种蕴含在操作过程里,从司机个体到货主需求方之间有很长的链条,作为平台方需要准备好数字化运力供应链连接,中间会有一个反复的协同和采购过程。另一种,从底层数字化的视角观察后发现,货车司机的数字化一定会推动运力供应链的重新分工。卡车司机也进入到了数字化协作的链条里去,他要维护自己的权益,获得更多经济收入,得到更稳定的业务。那么,他就一定不希望上面的黄牛挣很轻松的钱,从这些角度出发,卡车司机就会推动连接的中间层发生变化。最终经过博弈,以前随处可见的一些角色就消失了,也出现了一些曾经没有听说过的新角色,但最终能否留下,要看各自在角色内的数字化能力以及价值。第一阶段,业财联动。将业务和财务的流程打通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四流合一,将业务流、资金流、财务流、票据流统一起来合规化。同时帮助卡车司机解决之前因为财务支付与业务之间断裂造成的纠纷。第二阶段,运力采购数字化。通过数字化把运输任务的执行,运力资源以及运力管理都变得透明,去掉冗长的分包环节,为企业降本增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积累庞大的运力资源。第三阶段,运力供应链数字化。实现数据信用化、结算规则明确化,最终整个链条都会变得非常健康和透明。